蛇島——探訪神秘的蝮蛇王國
東北亞候鳥南遷高峰期即將結束,兩萬余條劇毒蝮蛇抓緊時間享用冬眠前的饕餮盛宴,記者跟隨蛇島值班人員乘“蛇島”號巡邏船踏訪這個蒙著神秘面紗的小島。
東經(jīng)120°58′40",北緯38°57′00";
長1460米、寬760米,陸地面積0.73平方公里,主峰海拔215米;
森林覆蓋率超過70%,科考探測可見210種植物、151種鳥類和117種昆蟲;
島上生活著2萬余條劇毒蝮蛇,是中國特有物種……
這就是中外聞名的蝮蛇王國——蛇島,又名蟒島、小龍山,位于旅順口區(qū)西北方的茫茫渤海之中。
蝮蛇吃鳥的鏡頭如同一個驚心動魄的紀錄片:
蝮蛇一下子叼準頭部,彈射后耷拉下來的身子會慢慢纏回樹上,把鳥吃掉;如果抓到的鳥較大,或者沒咬到鳥頭,蝮蛇也不會松口,將跟鳥一起跌落地面,等獵物徹底死后,邊吐芯子邊圍著鳥轉圈兒找鳥頭。蛇吃鳥必須從頭開始,否則逆著羽毛無法下咽。找到鳥頭后,蝮蛇用嘴將尖利的鳥喙折回反方向,以防吞咽時劃傷喉管。如果鳥的翅膀是展開的,蝮蛇還會像折扇子一樣把翅膀合上,然后再慢慢吞下。快者10分鐘,慢的話要吃三四十分鐘。 (江濱)
在跟隨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管理局換崗的駐島值班人員登島前,記者的內(nèi)心既充滿好奇,又有一絲害怕,這么多毒蛇盤踞的小島是什么樣子呢
蛇島上,草木蔥郁,有著自然原始的風貌。記者順著科考木棧道走了幾十米也沒找到蛇,但在管理局副局長孫立新的指點下,頓時發(fā)現(xiàn)平靜之下危機四伏——一嘟嚕一嘟嚕的灰褐色蝮蛇近在眼前,像豆角一樣掛滿枝頭,大的八九十厘米長、酒盅粗細,小的鉛筆長短、筷子粗細,如同一個模子里刻出來似的,全都盤旋成彈簧狀,頭部微微昂起,借助枯枝衰草一樣的保護色,紋絲不動地伏在樹上、巖石間和草叢中,全神貫注地盯著樹梢,只待小鳥落下便一觸即發(fā)。在一棵小灌木上,記者仔細查找,竟有大小8條之多;在一塊海濱巖石上,兩條蝮蛇和巖石混為一色,恍若天成。
蛇島蝮蛇以候鳥為食,蛇島是其唯一分布地。受小型遷徙鳥類活動影響,蝮蛇有明顯的季節(jié)變化和日變化:每年三四月份,結束冬眠;5月份,因南來候鳥而進入當年首個活動高峰期;6月至8月為夏眠;8月至10月,因大量南遷候鳥而出現(xiàn)長達3個月的第二活動高峰期,此間完成捕食、交配和產(chǎn)子;11月起,陸續(xù)進入冬眠。
老孫不時提醒記者注意,腳下蝮蛇劇毒無比。隨行的科研科科長王小平伸出雙手,記者看到他被咬過的左手食指明顯比右手的細一大圈兒。老孫被咬過十多次,因條件所限,沒有一次是離島治療的。但令人稱奇的是,醫(yī)生說他體內(nèi)現(xiàn)已產(chǎn)生抗體,基本可抵抗蝮蛇的毒液了。為保護這一世界瀕危物種,管理局工作人員輪流上島值班。蛇島人與蛇共舞,創(chuàng)造了諸多奇跡,從一無所有的荒山禿嶺,到目前的生態(tài)監(jiān)測管理站、攔水壩、蓄水池、地下水窖、水井、風力和太陽能發(fā)電設施、5000米科考棧道——這些設施給候鳥和蝮蛇提供了飲水場所,增加了蛇鳥的邂逅機會。
上島不久,一條近1米長的大蛇吸引了記者。老孫熟練地捉住蛇,翻過蛇腹摸索了一陣后告訴記者,這是2003年科考時作過標志的蛇。“它是696號,當時就是成體蛇。你看,腹部有我們做的記號。”原來,蛇島蝮蛇體長0.6米以上的為成體,0.35米以下者為幼體,頭背部有“白斑”且粗糙、色深的大蛇為老年成體。蛇島蝮蛇的平均年齡為15歲,記者面前的這條高齡雌蛇疾病纏身——背部和尾部有幾個蠶豆大小的隆起,這是寄生蟲病。在駐島志愿者、大連外國語學院學生史技聳的幫助下,老孫和小王給這條蛇做了手術,十幾條長約10厘米、極細的線狀裂頭蚴從劃開的蛇皮下被擠壓、拉出。“小心點兒,別把蟲子弄斷了。”10分鐘后,恢復健康的大蛇又重新蜿蜒游回叢林。
蛇島蝮蛇患病率低,基本沒有天敵,鷹隼不太敢吃它們,殘害幼蛇的褐家鼠也不多。“主要危害是人患和自然地質災害。”老孫告訴記者,保護區(qū)成立前,蛇島經(jīng)歷了八大劫難,天災人禍幾乎把脆弱的海島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推向滅頂。“目前,蛇島蝮蛇的數(shù)量已由保護區(qū)建立時的9000余條,慢慢增殖為2萬多條。”
—— 蛇島——探訪神秘的蝮蛇王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