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香港旅游,一定要到香港海防博物館去。香港海防博物館坐落在香港西南面靠海的小山坡上。這山是一個軍事要地,更是古時打仗必爭之地。它山勢陡峭,三面環(huán)海,正對著香港最重要的漁港。
還沒走進建在山頂?shù)恼褂[館,我就看到了陳列在左邊的戰(zhàn)車。那里有一輛雪貂二型巡邏車,它全身都是裝甲,沒有玻璃,但是有許多圓形的狙擊孔。這輛巡邏車被涂成了綠色,肯定是為打野戰(zhàn)所準備的。
旁邊有一輛撒拉森二型裝甲步兵車,它非常大,那輛巡邏車和這輛步兵車比起來,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。步兵車,不僅車輪很高,車身也極高,前面還有一個鐵隔板,估計當年,它在戰(zhàn)場上,橫沖直撞,不知道殺死了多少敵人。
在這兩輛車的旁邊,就是我仰慕已久的武器——坦克。不過這里陳列的坦克是非常老舊,早已退役的彗星一型坦克。它除了一根仰角45°的長長的炮管,還有三挺可以向像四周掃射的機槍。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二戰(zhàn)時候的“虎”式坦克,因為不能近距離殺傷敵人,所以只能加裝兩挺機槍,掃射任何靠近坦克的敵人。不過這種設計方式,在如今的坦克中已難以尋覓,多半是在車頂?shù)呐撋w上加裝機槍。我伸手摸了一下履帶,只見上面全是機油,看來,當年的坦克可需要時刻涂抹潤滑油!
山頂?shù)恼褂[室,實際上是由先前的主堡壘加蓋雨棚而成。沿著一條狹窄的隧道向前走,可以看見燈光隧道。因為當時還沒有電燈,所以只能用火把和煤油燈照亮通道,所以有的地方亮,有的地方暗。這些隧道都直通儲藏室。
在堡壘外的平臺上,有一門 六英寸隱沒式榴彈炮,我很納悶,那么長的一個炮管,怎么才只有六英寸呢,和我們在Subway吃的三明治的長度一樣。后來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六英寸指的是炮的口徑。這種大炮在發(fā)射時會被支架升高,隨著發(fā)射產(chǎn)生的強大后坐力,把炮管猛推到有鐵皮保護的隔間,從而令敵人難以發(fā)現(xiàn)大炮。在裝完彈后,又升高發(fā)射。這種大炮可真有創(chuàng)意,不是看了他真正的模樣,我還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樣隱沒的呢!
在阻擊敵人上,這個軍事化要塞也是絞盡了腦汁。他們修建了三條很深的壕溝,圍繞著堡壘,在壕溝的兩側(cè),還分別有被綠樹覆蓋的溝堡,這些溝堡都是需要從堡壘上走樓梯下來,別無出路。在四面的墻上,都鑿有射擊孔,可以架設機槍,步槍給予反擊,而里面的人卻不會受到一點點兒傷害。
在每一個大炮的旁邊都有一個地下彈藥儲藏室。當年,里面儲藏了數(shù)以百計的彈藥,當然也儲藏了捅炮彈進炮管的長棍,但這些都已不復存在。這些地下室的燈光全部都很陰暗,里面很冷清,很恐怖,有一個儲藏室里面的地板上有黑色的物體凝結(jié)在上面,估計那就是當年日軍攻占炮臺時,英軍頑強抵抗留下的血痕。
在山坡上,有一群被炮火摧殘的建筑,那就是軍營,里面的器具已經(jīng)不復存在,但是當年那熙熙嚷嚷的場景似乎依然可以看到。就在軍營的下面,就有儲油庫和儲水室,當年,英軍的機槍和火炮需要很多潤滑油,分批存放太危險,于是他們挖了兩個深深的儲油庫。油庫旁,還有儲水室,整個房子很大,是長方形的,英軍為了魚雷站內(nèi)的鍋爐的所需,所以急急修建了儲存雨水的系統(tǒng)。
在海邊的地下室就是布倫南魚雷發(fā)射站,他有一個窄通道,通向大海,魚雷肯定是從那秘密下水的。布倫南魚雷屬于當時最先進的魚雷之一,由導線牽引。但是因為戰(zhàn)爭的原因,這個發(fā)射站從來沒有發(fā)揮它的用武之地。
在布倫南魚雷發(fā)射站的出口外,是香港最繁忙的漁港。漁港前是一條用巨石壘成的海堤。在避風港內(nèi),大大小小的船只整齊的停放著。站在岸上,海風呼呼地迎面吹來。極目遠眺,蔚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,有海鷗在自由翱翔;湛藍的海面蕩著微波,有疾馳的游艇,和吞吞吐吐緩慢前行的運輸船。對面翠綠的山巒清晰可見,岸邊的海水清澈見底。
這個美麗而靜謐的海灣,這個曾經(jīng)經(jīng)歷戰(zhàn)爭滄桑的鯉魚門炮臺。是那樣的令人尋味。
——香港旅游記——香港海防博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