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島蝮,旅順蛇島的唯一主人
蛇島蝮-我國的特有種,主要分布于遼寧省的蛇島,大連市北面的瓦房店和沈陽市附近的千山有小量分布。蛇島又名小龍山,以盛產(chǎn)蝮蛇而得名,在遼東半島南端的渤海中,大連市旅順港西北約25海里,方位是東經(jīng)120°59′,北緯38°57′。該島離大陸最近距離7海里,面積0.73平方公里,最高峰海拔
中 文 名:蛇島蝮
俗名別名 蝮蛇、貼樹皮、黑眉蝮。
英 文 名 Chinese Pit-Vipers
拉丁學(xué)名 Gloydius shedaoensis
中文俗名:黑眉蝮
物種命名人及年代:Zhao,1979
地理分布 中國大陸的特有種,主要分布于遼寧省的蛇島,大連市北面的瓦房店和沈陽市附近的千山有小量分布。
蛇島蝮繁殖方式:卵生。8~10月上旬見到交配,8~9月產(chǎn)仔蛇2~7條,初生仔蛇全長255~292毫米。全長達到600毫米時,性成熟。
習(xí)性多潛伏于灌叢下、枯草邊、石板下或巖縫中,白天常爬上欒樹、小葉樸、黃榆、葉底株、胡枝子等樹干等候捕食。11月到翌年4月為冬眠期。4月中出蟄,5月前后大量捕食,形成活動高峰;7月前后,可能由于島上食物缺乏,潛伏于石板下或亂石縫中,處于蟄伏狀態(tài);9~10月前后又大量捕食,形成第2個活動高峰。在活動季節(jié),每天5~10時與15~19時有兩個活動高峰。季節(jié)活動與晝夜活動的高峰,都與主要食物對象鳥類的大量出現(xiàn)相應(yīng)。
蛇島蝮體形特征:全長可達800毫米。體型粗壯,頭略呈三角形,有頰窩,眼后斜向口角有一細窄的黑褐色眉紋,其下緣鑲有一極細的灰白色線紋;軀尾背面灰褐色,有一列暗褐色的“X“形斑。軀干中段背鱗23行,腹鱗150~164,尾下鱗32~47對,眶后鱗常為2枚,眶下鱗基本上位于眼下方。
蛇島蝮食性:吃小鳥,偶亦發(fā)現(xiàn)吃鼠類。幼蛇吃蜈蚣,鼠婦等節(jié)肢動物。
物種信息:對應(yīng)于前半段腹鱗的背鱗25~23行,各鱗均具棱,但最下一行僅有部分鱗片微棱;黑色顳紋較窄,僅占大型顳鱗的上半部分,其上緣無白線鑲邊而下緣具明顯的3段稍彎曲白邊;兩側(cè)上唇鱗均8枚,有時有一側(cè)為7或9枚;體背中段具X形深色斑紋;生活時舌呈黑色。
蛇島有植物二百多種,昆蟲和鳥類各一百多種,無兩棲類,除蛇島蝮蛇外無其它爬行類。一些小型鳥類是蛇的主要食物。每逢5月和9月前后,有大量遷徒鳥類來到時,蛇大肆活動。從11月中旬至翌年的4月中旬,蛇進入天然巖洞中冬眠。在島上無天敵。
——蛇島蝮,旅順蛇島的唯一主人
相關(guān)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