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> 國內(nèi)旅游線路> 張家界> 張家界旅游問答> 土家擺手舞的由來和知識
土家擺手舞的由來和知識
時間:2012-12-13 18:38 來源:未知 作者:xiujuan 點擊:

土家擺手舞的由來和知識

  一、擺手舞的由來
  土家族兩千年以前,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、鄂西一帶,他們自稱“畢茲卡”,是本地人的意思。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,主要分布在湖南張家界地區(qū)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、龍山、保靖、古丈、吉首、瀘溪等縣,以及湖北省恩施地區(qū),與漢、苗等族雜居。土家族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(chuàng)造光輝燦爛的民族藝術(shù)文化,古老的“擺手舞”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。
  “擺手舞”,土家語叫“舍巴”,舞蹈流傳廣泛,名稱不盡相同。有叫“舍巴日”或“舍巴格資”,意思是甩手或玩擺手;有叫“舍巴”的,意思是擺手;有叫“舍巴駱駝”,意思是跳擺手;有叫“跳年”(漢語),名稱雖多,但表演形式和內(nèi)容基本相同。每逢慶賀新年,紀念祖先或是團圓聯(lián)歡中,土家族人民都要跳“擺手舞”。
  土家“擺手舞”歷史悠久。在永順縣城郊石壁上刻有一首古詩:“千秋銅柱壯邊陲(注),舊姓流傳十八司,相約新年同擺手,看風(fēng)先到土王祠。”
  在“梯瑪”(土家語領(lǐng)頭人之意,是組織跳擺手舞的領(lǐng)頭人)念誦的敘述土家族人民史詩《遷徙記》中,有若干處提到擺手舞。如:“擺手的人們啊,咱們的蘿卜無論是大的還是細的,都放到背簍里,擺手用的東西,全部放到背簍里。”據(jù)了解,土家族人民的這次遷徙約是五代前后的事了。這一切都表明,土家族跳擺手舞的時間至少已有千余年了。
  在《永順府志》中,對當時的擺手舞活動曾有這樣的記載:“各寨有擺手堂,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,夜間鳴鑼擊鼓,男女相聚,跳舞唱歌,名曰《擺手》,此俗猶存。”每逢擺手時節(jié),人們披著絢麗的被錦(被面),擎著數(shù)百幅乃至上千幅繡有龍鳳,繪畫著鳥獸的彩旗,同時木鼓聲、鑼鈸聲、上百枝鳥槍聲、人們的歡笑聲,匯成一派節(jié)日的喧鬧聲,震蕩山谷。成千上萬的人聚在“八部廟”前的“擺手堂”,圍成圓圈,男女相攜,蹁躚進退,邁開粗壯健美的步伐,擺動著雙手,可以一連跳上幾晝夜。清代彭施鐸曾對當時跳“擺手舞”的場面做過詳細的描述:“福石城中錦作窩,土王宮畔水生波,紅燈萬點入千疊,一片纏綿擺手歌。”
  二、擺手舞的知識
  擺手舞,是土家族的一種大型舞蹈。按其活動規(guī)模分為“大擺手”、“小擺手”兩種;按其舞蹈形式分為“單擺”、“雙擺”、“回旋擺”等;按其舉行的時間分為“正月堂”、“二月堂”、“三月堂”、“五月堂”、“六月堂”等。
  大擺手活動規(guī)模龐大,以祭“八部大神”為主,表演人類起源、民族遷徙、抵御外患和農(nóng)事活動等;
  小擺手活動規(guī)模較小,以祭祀彭公爵主、向老官人、田好漢和各地土王為主,表演部分農(nóng)事活動。
  1、土家族的“大擺手”活動非常熱鬧,在土司時期就被文人形容為:“福石城中錦作窩,土王宮畔水生波,紅燈萬盞人千疊,一片纏綿擺手歌。”
  大擺手是在“擺手堂”中舉行的。擺手堂正中央,供奉著八部大王及其夫人"帕帕"的神像。擺手堂大坪中間立一根高二十四米的旗桿,上面的兩面龍旗迎風(fēng)招展,旗桿頂端的一只白鶴振翅欲飛。
  大擺手活動按三年兩擺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,于正月初九至十一日舉行。界時,各寨依姓氏或族房組成擺手"排",每"排"為一支擺手隊伍,各"排"人數(shù)不等,均設(shè)有擺手隊、祭祀隊、旗隊、樂隊、披甲隊、炮仗隊。
  首列為龍鳳旗隊。龍旗和鳳旗系用紅、蘭、白、黃四色綢料制成四面各一色的三角大旗。旗長丈余,邊緣鑲有雞冠形花邊。以白龍旗和紅鳳旗為上承,并排走在隊伍的最前列。
  次列為祭祀隊。由寨上德高望重的老者組成,多達二十余人。他們身著皂色長衫,手持齊眉棍、神刀、朝筒等道具,一尊者捧著貼有"福"字的酒罐,率領(lǐng)擔五谷、擔獵物、端粑粑、挑團馓、提豆腐等祭品的人,隨掌堂師行祭事,唱祭祀歌。
  祭祀隊后面為舞隊。男女老少皆可參加,他們均著節(jié)日盛裝,手里分別拿著朝筒或長青樹樹枝,列隊入場。
  繼于舞隊的是小旗隊。凡戶一面,顏色多彩,有長方形和三角形二種,亦飾有荷葉邊。敬獻于"八部大王"壇下,以感祖恩深澤。
  接著是樂隊、披甲隊、炮仗隊。樂隊分餾子和擺手鑼鼓兩種。再配以牛角、土號、野喇叭、咚咚喹等,奏出土家族節(jié)日的獨特旋律。
  披甲隊由身披五彩斑爛"西蘭卡普"的青壯年組成。土家族人天性勁勇,銳氣尚武,在擺手舞中以錦為甲,以示威武雄壯。
  炮仗隊有鳥銃和三眼銃組成,各隊按以上程序排列進入擺手堂。進堂后先掃邪,后安神。章堂師手持掃帚,以高揚激越的音腔,強烈地譴責(zé)那些"大斗進,小斗出,少斤缺兩"的剝削者;以道德的鐵掃帚,清掃那些"起心害人,行盜為娼"的民族敗類,充分表現(xiàn)了土家族嫉惡如仇、純樸善良的美德。
  祭祀時,祭祀人在掌堂師的帶領(lǐng)下,依序跪下左腳,舞眾亦虔誠跪下,與祭祀隊一領(lǐng)一合,齊唱神歌,歌詞委婉深沉,氣氛肅穆莊重。歌畢,各排將各自的供品呈于神案,其上有"福祿壽喜"、"吉祥如意"、"五谷豐登"、"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"等字樣。
  祭祀完畢后,禮炮三響,撼天動地,摧人起舞,全場沸騰。人們在掌堂師的指揮下,整齊地變換著舞蹈動作,時而單擺,時而雙擺,時而回旋,舞姿優(yōu)美,動作逼真,剛?cè)嵯酀肢E雄渾。擺手舞的內(nèi)容,分別展現(xiàn)出民族遷徙、狩獵征戰(zhàn)、農(nóng)桑績織等一幅幅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氣息的藝術(shù)畫卷。
 2、小擺手,是土家族居住區(qū)普遍盛行的一種文化習(xí)俗活動。
  “小擺手”在凡有土家族定居的地方都有,規(guī)模較小,只要村寨旁有一個小坪,立一個小廟(供的是土王),就成“擺手掌”,“小擺手”的舞蹈動作,以模擬農(nóng)事勞動為主。過去,凡百戶之鄉(xiāng),皆建有擺手堂,有的還建有排樓、戲臺等。
  舞蹈時,土家男女齊集擺手堂前的土壩,擊鼓鳴鑼擺手。其特點是擺同邊手,躬腰屈膝,以身體的扭動帶動手的甩動。表演內(nèi)容為"拖野雞尾巴"、"跳蛤蟆"、"木鷹閃翅"、"犀牛望月"等狩獵動作和"砍火渣"、"挖土"、"燒灰積肥"、"種苞谷"、"薅草"、"插秧"、"割谷"、"織布"等生產(chǎn)生活動作?梢哉f,所有農(nóng)作、生產(chǎn)、生活的動作與形態(tài)都可入舞。
3、湘西仍存的擺手祭祀風(fēng)俗遺存
  “大擺手”規(guī)模宏大,“大擺手”的場所是幾個縣會祀的地方,或幾個鄉(xiāng)會祀的地方。這里坪大、廟大,到了“擺手”的季節(jié),附近土家族男女老少,都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趕來參加。由于土家族人民居住的地區(qū)不同,原姓不同,因此祭奠的祖先與修建的廟祠也不同,祭祖的儀式也各有差異。
  如龍山縣馬蹄寨,田姓子孫很多,傳說田家祖先是田好漢,兄弟八人是八個將領(lǐng),于是修建了規(guī)模宏大的八部神廟。在舉行“大擺手”時,場中豎有桅桿,懸有龍鳳旗,掛有大燈,場中設(shè)有燎架,旁放竹捆,所以照明之用。場中還有火樹一、二根,專用來燒爆竹的。路旁插有牌燈、寫著“五谷豐登”、“天下太平”等字,神堂內(nèi)牽有繩索,以備人們將燈籠或獵獲的飛禽掛在上邊。神堂前擺一個祀案,專放打來的各種野獸。
  整個活動分做三夜進行,第一夜由“梯瑪”主持祭祀祖先,先由“梯瑪”請神,然后把打來的山禽、野獸、家獸當場殺死供上,最后飲宴。第二夜,各寨的青年身披手織的五彩錦被當做古人的甲胄,手執(zhí)刀、槍、旗等器具,進行比武表演。第三天才開始跳“擺手舞”。
  又如永順縣,有七個寨的土家族人民同在這里祭祀。寬坪上燃著一條用干竹子捆成的長火把照明,祭祀儀式在“擺手佬”(梯瑪)主持下進行,然后由扮著“茅古斯”的人們來進行表演。(“茅古斯”是用土語演唱的一種簡單的戲劇表演,扮演者全身披稻草,頭上扎幾根草辮子。)表演共分五夜進行,第一夜表演掃地,唱十二月生產(chǎn)歌;第二夜表演打獵;第三夜表演釣魚;第四夜表演接新娘;第五夜表演教“茅古斯”讀書。在表演“茅古斯”的先后和空隙時間跳“擺手舞”。人們舞著各種模擬生產(chǎn)的動作,或生活上有趣的動作。有時唱山歌或?qū)Τ楦琛?br /> 相關(guān)鏈接:大連到張家界旅游

——土家擺手舞的由來和知識

  • 大連萬維國旅幫助中心
  • 0411-39622688(旅游總機)
  • 0411-39622988(票務(wù)總機)
  • 0411-39563588(酒店預(yù)訂)
  • 0411-39563788(溫泉預(yù)訂)
  • 0411-39845188(滑雪預(yù)訂)
大連萬維國際旅行社:擁有品質(zhì)卓越,正規(guī)專業(yè)的門戶型大連旅游網(wǎng),大連萬維國旅提供最新的大連旅游,大連海島游,長?h旅游,大連采摘游,大連國內(nèi)旅游,大連出境旅游,大連簽證,大連會議策劃,大連高爾夫球賽,大連酒店預(yù)定,大連溫泉,大連滑雪,大連旅游景點門票預(yù)定等服務(wù),特別提供2013年大連旅游線路。攜手萬維國旅,盡享天下美麗!